他山之石

上海市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探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作者:思政司   来源:思政司   时间:2020年03月05日 17:4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2019〕第7期 总第152期

  上海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通过“三圈三全十育人”理念加强顶层设计,以“市—校—院系—项目”一体贯彻,着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

  高处着眼,突出整体设计与价值引领。紧扣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路径,紧密围绕课堂、学校、全社会三大圈层,着力以“三圈三全十育人”整体设计指导“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有力推进。一是聚焦“内圈”抓内容供给改革。深化高校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全员育人。牢牢把握第一课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抓好思政理论课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使每一门课都有育人功能、使每一位教师都承担起育人职责。二是聚焦“中圈”抓主体供给改革。构建形成“十育人”工作体系,实现全过程育人。抓好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第三课堂网络思政教育,从课堂、文化、网络、服务等十个方面推动育人,实现学校所有工作都服务育人、所有部门都参与育人。三是聚焦“外圈”抓资源供给改革。构建形成“开门办思政”大格局,实现全方位育人。整合社会各类育人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高校育人工作的大思政格局。

  实处着手,构建纵横贯通实施体系。制定推进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列出50项重点任务,设立10个专项计划加以保障。以突显主线、找准问题、做实项目、凝聚合力为原则,通过市级整体设计、校级试点突破、项目示范引领“三位一体”的方式构建纵向贯通体系,通过课堂教学思政融通、学校教育全程融入、社会资源开放融合构建横向联动体系。一是同向同行,课程融通。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为目标,不断深化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形成了以思政必修课为主体、60余门“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为骨干、1000余门综合素养课为支撑、3000余门专业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育人同心圆。二是系统推进,全程融入。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等各环节,实现主题教育落细落小落实。依托“文教结合”机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4大工程、12类实施项目。举办“青春放歌”校园歌会等活动,传播校园原创文化。组织34所高校逾5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全力服务首届进博会。强化“易班”内容供给,引导全市高校师生创作推出一批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形成一批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典型经验。三是汇聚资源,开放融合。积极实施“开门办思政”,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增强高校思政工作说服力引导力。完善部委办局协同机制,把散状分布在各个系统的育人资源整合成系统化的育人资源网,形成共建共享“资源图谱”。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向师生开放,形成包括爱国主义、生态文明、艺术教育等10多个系列、1000家合作单位的校外育人资源图谱。推动区域联动,建立高校与党校、社科院、干部学校的人才共享机制,建设片区育人基地联盟,跨校开放育人资源。推动高校主动参与区域化党建,鼓励高校和区委区政府、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思政工作。

  要处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和资源支撑。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20多个部委办局负责人担任成员的“市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作为重点工作加以统筹推进。一是把配齐配强骨干队伍作为关键。严格按照中央要求,为所有市属公办高校增配一名分管教师思政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落实高校党委组织、宣传、统战部长担任党委常委,所有高校都建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积极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全市高校辅导员总体师生比已达1:159。全市公办高校均按要求配备了新疆籍专职少数民族辅导员。制定《高校党务工作者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遴选3所高校开展试点,推动思政和党务工作队伍“双重身份、双线晋升”政策落地。二是把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撑作为重点。制定出台20多项市级层面政策文件,涵盖思政课教学、课程思政、师德师风、意识形态和校外育人等各个领域。市级层面对高校思政工作新增投入数亿元经费,同时积极调动上海市教育基金会等社会力量主动投入数千万元经费专门用于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三是把强化高校党委主体责任作为依托。要求各高校将“三全育人”摆在突出位置,制定学校详细实施方案,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对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要求明确1名校领导分管综合改革工作,加强领导、务求实效。